歡迎來到黃金時代官網~
學籍查詢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7-0506-01
時間:2019-01-22 分享到:
企業管理培訓不僅是一系列動作的組合,還需要將動作習慣化。
很多案例中的動作,很多人往往會不以為然,讓人眼前一亮的往往是最后的數據變化。動作很樸素,變化很大,讓人覺得莫名其妙。這說明樸樸素素的動作就有用。
企業管理培訓不需要花里胡哨的東西,以前每家企業都在廠門口打一條橫幅:“本廠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驗證。”現在還有人這么打橫幅嗎?現在那些流程文件要么堆在書柜里,要么堆在別的地方積了一層灰,企業花錢做出一堆堆的流程文件,但都沒好好用,真讓人痛心。
怎么樣才能改變企業呢?管理不是擺花架子,我認為,管理的核心在于對人的改變。但要改變人,恐怕很不容易,因為人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
有一個人想改,會有十個人反對。大家本來整天一起吃吃喝喝,突然你哪一天正兒八經開始要做改革了,剩下的九個人就會覺得憑什么改革,不行,不同意,于是想盡辦法把你拖回去。私下就開始議論,開始出難題,開始挑戰老板的耐心和膽量。老板此時往往會想:算了,放棄吧,將就著過吧。
所以,改革的核心是人。
如果把企業模式理解成流程文件,那很簡單,花五百元你就可以去書店把你所需要的流程文件全部都買到,然后把名字改掉就可以成為你的模式了。但你的模式只值五百元嗎?真正將這些流程文件落實到位五萬元都不夠,五十萬元都有問題。
所以,改變人的習慣,這才是真的模式。你不能打造一支強有力的團隊,你的企業模式就是一句空話。
再好的流程文件都不是模式,鐵的團隊才是模式。
有些公司就沒有太多的文件,但是的有鐵的紀律,新老師來了看前輩做事就知道這個公司的模式是什么了。他就開始被同化,他不愿被同化就會自動離開。也有來了之后三天離職的,為什么?因為他沒見過這么玩命工作的,他不習慣,就嚇跑了。這就是模式。
企業原來的人給新來的人的感覺,我認為那就是企業的模式。
中國人的行為標準是什么?是《論語》嗎?假如把《論語》搬出來,很多人連文言文都看不懂。中國人的行為模式是怎么來的?沒有一個中國人生下來,父母就給他一套文本讓他照著模式去做。他的姐姐、哥哥、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是怎么生活的,他們的行為準則會深深烙進他的心里,他會照著去做,這就是中國人的模式。
所以企業原來的人的行為準則,會影響新來的人。企業里面首先要形成一種說話的習慣,大家都在說“想走”,都在說“老板不講信用”,這樣的說話方式會深深地影響所有新來的人。新來的人就開始尋找模式,他們不會到柜子找文件,他們會看一下周圍的人,看張三,看李四,他們就是活生生的模子。
模子就是模式,即使人走了,企業的那個傳統,那個習慣,那個文化,還是被保留下來了,這就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營盤不是指廠房,而是指企業的習慣、企業的傳統和企業的文化。
打造團隊并不是讓人一個不走,企業有流動性是正常的,正所謂“流水不腐”。打造團隊是形成一種好的行為方式、語言方式,大家都是這樣說,這樣做,結果一個模式就形成了,一個團隊就形成了。
所以我們做項目關注的重點就是企業的人有沒有按照我們的要求去做、去說。當然,讓他們按照我們要求的去說去做是很辛苦的,要反復檢查,要關注每個人。
要改變人就得一個個地改,改幾個樣板出來,再影響周圍的人,再擴大,最后一群人就慢慢改變了。要改的首先是自己,自己做好了,才能去改變別人。這樣做動作很簡單、很樸素、很辛苦,但是很有效果。
大家都知道母親很偉大,但在現實生活中,你會不會天天想起母親的偉大呢?更多的人想到的是母親的嘮叨和責罵,有時候甚至覺得很煩人。而若干年以后,你才會發覺母親的偉大。
所以,真正去改變一家企業,要知道跟煩惱擁抱,跟煩惱親吻。煩惱完了會留下深深的烙印,然后才能產生智慧。
把管理做成一種身體本能。你今天不檢查就不舒服,不問一問情況就不舒服,不表揚一下別人就不舒服,你就是好的管理者。最后管理就上升到一種愛的層面,由做管理變成愛管理,并樂此不疲,以后還有什么做不好的呢?
企業管理培訓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因為管理就是生活,要把管理生活化。
文章標簽
中層企業管理培訓
20年專注中層干部及核心團隊培養
中國首批從事管理服務的專業機構
用結果說話,95%以上的滿意度
課程結束才是開始我們提倡終身學習
深入企業落地輔導學員企業共同成長